【调解故事】房屋被违法强拆后仅给3万元赔偿,律师据理力争帮村民拿到105万
2021年深秋,浙江温州某村的稻田里,收割机正忙着收割晚稻,金黄的稻浪翻滚间,一处被夷为平地的宅基地格外显眼。断壁残垣间,几片残留的瓦当还沾着新鲜的泥土,仿佛在诉说着几个月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强拆。这里曾是村民康宇杰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家,如今,在冠领律师的帮助下,这场因强拆引发的行政赔偿纠纷终于尘埃落定。
时间回溯到2018年,自然资源部作出相关建设用地批复,康宇杰的房屋被划入告诉征地范围。次年,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征收相关公告,可康宇杰始终未能与征收方就补偿方案达成一致。2021年2月,矛盾骤然升级。2月3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出责令交地决定书;仅仅两天后,街道办就组织人员对房屋进行了强制拆除。
看着陪伴自己半生的家轰然倒塌,康宇杰的心像被那冰冷的机械臂狠狠冲撞,他的世界也随之崩塌。愤怒之下,康宇杰申请复议,县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确认街道办强制拆除行为违法。本以为正义终于到来,可当他邮寄行政赔偿申请书后,得到的答复却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的希望。对方答复仅认可房屋为附属用房,补偿金额3万元且不支付利息。
这与康宇杰的预期相去甚远,他坚信自己的房屋是合法住宅,应获得合理赔偿。在绝望之际,他委托到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师吴佩展、罗宝英受指派代理此案。
两位律师介入后,仔细梳理证据材料,从房屋所有权证到征收公告,从责令交地决定书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深入分析,涉案房屋位于征收范围内,应按合法房屋的市场价值等因素补偿,对方认定与事实不符,严重低估房屋价值。基于此,律师代理康宇杰提起行政诉讼。
庭审过程中,冠领律师逻辑清晰、据理力争,首先强调被告强制拆除行为已被确认违法,根据《国家赔偿法》,被告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她举起房屋所有权证,声音坚定:“这份产权证是最好的证明,涉案房屋是合法住宅,并非附属用房,被告对房屋性质的认定错误,导致补偿金额严重偏低,违背了公平合理的补偿原则。”
接着,冠领律师则详细阐述了房屋的市场价值,结合周边房价、征收项目影响等因素,论证康宇杰诉求的合理性。“被告的补偿方案缺乏法律依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她语气严肃,“强拆不仅让康先生失去了家,还造成了诸多衍生损失,这些都应得到赔偿。”
之后,在法院主持的调解过程中,冠领律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她们多次与被告方沟通协商,一方面基于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清晰阐明康宇杰的合理诉求及依据,指出原补偿方案的不合理之处;另一方面,也结合实际情况,为康宇杰分析调解的利弊。经过不懈努力,被告方终于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愿意提高补偿金额。
最终,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被告街道办补偿原告康宇杰经济损失1050000元,于调解书生效后十五日内支付,康宇杰自愿放弃其他赔偿请求。
拿到调解书的那一刻,康宇杰的手微微颤抖,他紧紧握住两位律师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冠领律师微笑着说:“这是你应得的,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这场行政赔偿案的成功调解,不仅为康宇杰挽回了损失,更彰显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文中人物除代理律师外均为化名)
撰稿人:凌浩
审核主编:张冠彬
文章类型:原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