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故事】自主改造停车场突遭强拆陷维权困境,律师层层推进帮男子拿到61.2万补偿
“亮哥,你家水泥坪被拆了!”三年前的那个电话,郑亮至今想起仍心头一紧。彼时他正在湖南怀化某镇修货车,满手油污还没来得及擦,就急急忙忙开车往村里赶。等他冲回村,眼前只剩满地水泥残渣,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冷漠的神情,更让他如坠冰窖。
如今,郑亮站在银行门口,看着取款机上61.2万元补偿款,紧绷三年的神经终于放松,这笔钱是他未来生活的盼头。回望这三年,他在区行政机关门口无数次徘徊等待,诉讼路上绝望与希望交织,每一步都异常艰难,但最终的结果让他觉得满意。
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当时郑亮为改善家庭生计,拆了自家宅基地老房子,将300平方米土地硬化成水泥坪用作停车场。这片水泥坪既方便存放货运车辆,又能出租给村里办红白事的农户,每年额外增收数千元,成了家庭开支的“稳定来源”。
然而,2020年6月,当地市行政机关发布《征收土地公告》,郑亮的水泥坪被纳入征收范围,区行政机关被要求“限期完成征收、拆除及腾地工作”。尽管不舍,郑亮仍积极配合,主动整理地块权属证明、硬化工程支出凭证,期待拿到合理补偿。
可2021年4月的一场“突袭”,让他的期待破灭。那天上午,郑亮外出办事,中午接到邻居电话,说他的水泥坪正被挖掘机强拆。他驱车回村,看着水泥坪成了废墟。而不远处,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围着挖掘机交谈,无人理会他。
“凭什么不通知就拆我的水泥坪?”郑亮冲上前质问,得到的答复却如冷水浇头:“你已自行拆除宅基地房屋,无合法房屋即无安置资格,无权获补偿。”此后,郑亮一次次往返于区行政机关各部门,提交材料、说明情况,却始终被“无安置资格”的理由驳回。
2022年开春,抱着最后一丝期待,郑亮坐了将近20个小时火车,从怀化来到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所经过研判接受委托,指派两位在征拆领域经验丰富的律师代理此案。
在律所会议室,律师翻阅郑亮带来的材料称,有希望,区里强拆程序违法,未通知郑亮且未申请法院执行。宅基地使用权归郑亮,即便没房子,非征收时他有权重建,征收时权益也应受保障,“无安置资格”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听到这话,郑亮眼眶泛红,这是他维权以来首次听到“有希望”三个字。
随后,冠领律师代理郑亮起诉,请求确认区行政机关强拆违法。2022年12月,法院判决支持诉求,确认强拆违法。打赢确认违法之诉后,冠领律师紧接着代理郑亮邮寄国家赔偿申请。谁知区行政机关拒不答复,律师当即决定提起行政赔偿之诉。
庭审中,冠领律师从三方面力争:一是区行政机关违法致郑亮财产受损,郑亮有权获赔;二是郑亮虽拆老房,但宅基地使用权未失,征收时应享有安置资格;三是双方未达成补偿协议,区行政机关未作补偿决定,未履行安置补偿义务需担责。
2023年9月,一审法院判决区行政机关赔偿郑亮64.3万元及利息,区行政机关不服上诉,刚放心的郑亮又担忧起来,找到冠领律师,担心上诉耗时久且拿不到钱。律师耐心安抚,告知会全力准备应诉材料,考虑其尽快拿到补偿款的需求,征求意见后提出调解方案,可缩短维权周期、保障其核心权益。
此后,冠领律师双线并行,一方面加紧梳理上诉证据、撰写答辩状,做好庭审准备;另一方面多次与区行政机关沟通,从法律依据和实际情况阐明调解对双方的益处,对郑亮而言,可尽快缓解家庭压力,对区行政机关而言,也能避免诉讼程序延长带来的行政成本增加。
经过多轮沟通协商,2023年12月,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区行政机关一次性补偿郑亮地上附着物损失、安置补偿费共计61.2万元及相应利息。
当郑亮从银行取出这笔钱时,激动地第一时间给冠领律所打去电话:“谢谢你们!要不是冠领律师,我这钱说不定到现在还没影呢!”律所工作人员笑着回应:“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职责,能帮您解决难题、开启新生活,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文中人物除代理律师外均为化名)
撰稿人:凌浩
审核主编:董振杰
文章类型:原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