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诉故事】食品加工厂遇运河整治深夜遭强拆,冠领律师据理力争确认拆除行为违法
2023年8月19日深夜,江苏宿迁某区的食品加工厂内一片寂静,唯有门卫老张打着手电筒在厂区内巡逻,两名员工正借着仓库的灯光打包剩余设备。突然,几辆卡车的轰鸣声划破夜空,紧接着一群身着制服的人员带着推土机强行闯入厂区。老张见状急忙上前阻拦:“你们干啥?我们还没搬完呢!”然而对方丝毫不予理会,径直启动机器开始拆除作业。正在整理货物的员工见状,赶紧拨通了老板林晓曼的电话,声音急促又焦灼:“林总,您快来!有人强拆厂房,我们根本拦不住!”
当林晓曼(化名)匆匆赶到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如刀绞:车间墙体已被推倒大半,仓库顶部塌了一角,刚整理好的货物被埋在一片废墟之中。她望着由父亲在2006年响应招商政策创办的厂子变成这般模样,心中满是酸涩与气愤。
这家加工厂当年与社区签订了20年的租赁协议,多年来一直按约定缴纳租金,各项手续齐全合规。2023年上半年,街道办工作人员上门商谈因运河航运综合整治工程而开展的拆迁事宜,提出的补偿款甚至不足以覆盖重建成本。林晓曼要求查看相关征收文件,对方却一直拖延不提供。
8月初,社区突然送来《通知函》,称要终止租赁协议,限期腾退厂房。无奈之下,林晓曼只得暂时让工厂停工,先安排员工清理库存、打包设备,计划找到合适场地后再复工,同时继续推进拆迁协商事宜。可她万万没想到,深夜竟会遭遇如此粗暴的强拆。她站在废墟前报了警,看着散落的纸箱和断裂的钢架,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自己和厂子讨个说法。
经人介绍,林晓曼带着报警回执、租赁协议以及强拆现场的照片和视频,找到了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闫松松律师接受律所指派承办此案。
“厂里停工后,我们一直在慢慢收拾东西,可他们连最后搬东西的时间都不给。”林晓曼向律师诉说着事情的经过。律师随后收集了员工证言、强拆现场录像、租金缴纳凭证等一系列材料,用以证明企业土地使用的合法性。随后,冠领律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庭审中,街道办提出了三项主张。其一,社区已送达《通知函》终止租赁协议,企业未按期限腾退,属于违约占用。其二,案涉厂房建设未完成规划手续,属于违法建筑,拆除无需额外通知。其三,航运整治工程是公共利益项目,企业未配合已影响工程进度,拆除属于必要措施。街道办同时提交了《通知函》签收记录,以证明已履行告知义务。
针对街道办的上述主张,律师逐一进行了回应。关于协议终止问题,企业在收到《通知函》后一直在持续开展清理搬迁工作,强拆当日还有员工在仓库整理货物,不存在违约占用的情形。关于建筑性质,案涉厂房是2006年的招商项目,建成后持续经营,社区在此期间每年都按规定收取租金,从未就规划问题提出过异议,如今以违建为由进行抗辩缺乏合理性。
律师进一步指出,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行政机关在征收过程中没有直接强拆的权力,必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街道办未履行催告程序,也未取得法院裁定就实施拆除行为,程序明显违法。律师提交了派出所出具的《情况说明》,该说明明确拆除主体为街道办,这与街道办庭前否认实施拆除的陈述存在矛盾。同时,律师还提交了企业搬迁进度表及强拆后的货物清单,以此证明企业正在有序搬迁,街道办关于“企业未配合已影响工程进度”的主张并无事实依据,强拆行为实际上扩大了企业的财物损失。
法庭经过审理,最终采纳了律师的辩护意见。2024年6月,法院作出判决,确认街道办2023年8月19日强制拆除林晓曼企业厂房的行为违法。
该判决为企业后续的索赔提供了坚实依据。此案也表明,企业在面临拆迁时,应注意留存相关凭证,遭遇违法拆除时要及时固定证据,并委托专业律师介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撰稿人:姚晓婷
审核主编:段光平
文章类型:原创B